八仙石材浮雕是中國有名的道教神仙,同時也是道教中少有的以群體出現(xiàn)的神仙,自八仙誕生之后,道教再也沒有出現(xiàn)新的神仙,八仙是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八個人物,是懲惡揚善、助弱濟貧的神仙。石雕浮雕八仙人物分別是漢鐘離、張果老、呂洞賓、鐵拐李、何仙姑、藍采和、韓湘子和曹國舅的雕刻像。八仙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、富貴貧賤。也因此,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,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,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(xiàn)。八仙也常出現(xiàn)在年畫、刺繡、瓷器、花燈及戲劇之中,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會祝壽,所以“八仙祝壽”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。
從八仙石材照壁的文化的發(fā)展過程可以看出,“八仙”個性鮮明、性情活潑、排場熱鬧,在很大程度上與“慶壽”等喜事相關,為各種民間的喜慶活動增添不少喜氣。在繪畫方面,與目前定型的八仙組合有關的早作品是元代的《慶壽圖》,其創(chuàng)作目的與上文中張素卿畫八仙真像的目的不約而同;在戲曲方面,早些時候八仙裝扮可追溯到南宋。有記載說:“……次以大鼓及樂官數(shù)輩,后以所呈樣酒數(shù)擔,次八仙道人,諸行社隊……”
這正是某種民間慶?;顒拥臒狒[場面。因為與民眾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,這一組八仙人物定型下來,直到今天仍然深受人們喜愛。在此基礎上,我們今天所說的八仙雕刻文化也隨著社會的演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(fā)展。經(jīng)過人民群眾世代加工、完善與傳播,八仙由唐宋時期的單個神仙發(fā)展為元明時期的神仙群體,八仙形象也隨之從單薄到豐滿,八仙故事更是由簡單到豐富。
八仙祝壽石材浮雕、八仙雕刻都適合寶物一塊出現(xiàn)的,鐵拐李的鐵拐和葫蘆、韓湘子的花籃、漁鼓,張果老的毛驢、曹國舅的玉板、藍采和的花籃、呂洞賓的寶劍、何仙姑的荷花等,這些道教雕塑故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,、八仙人物雕刻對于表情的描寫是汲取眾家之長。從八仙雕刻的由來中能看出八仙早期人物發(fā)展的一些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