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夕傳說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,早在遠古時代,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(guī)劃得井井有條,還將星宿與地面區(qū)域一一做了對應(yīng),這個對應(yīng)關(guān)系就天文來說,稱作“分星”,就地面來說,稱作“分野”。
簡單來說,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(qū)域一一對應(yīng),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。后來因為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,七夕才被賦予了愛情的意義。
令人絕對想不到的是,在古代七夕是“閨蜜節(jié)”和“女性光棍節(jié)”,之所以說是因為受儒家思想“男女授受不親”的影響,女性出門都會受到很大的約束,所以更不可能與異性交往。
在早期七夕僅限于未婚女性過節(jié),她們各自穿上漂亮衣服和小姐妹聚會,相互切磋女紅技巧,甚至是玩耍。因為彼此關(guān)聯(lián)的都是單身女性,所以也被說是“閨蜜節(jié)”,或者說是“女性光棍節(jié)”。
當(dāng)然有啦,其實古人雖然刻板和死板,但也是有談情說愛的節(jié)日。比如說:我們現(xiàn)在過的“元宵節(jié)”,就是古人的“上元節(jié)”,也是古人談情說愛的日子。
這是因為:每年的“上元節(jié)”,各地都會張燈結(jié)彩,歌舞升平。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,晚上都會出門來燈下賞月,也只有這一天大家可以隨便出來賞燈逛街,沒有太多禁忌。
特別是對于女性來說,平時只能待在家里二門不邁,唯有“上元節(jié)”女性可以隨意出門。宋代詩人辛棄疾就寫過一首“上元節(jié)”夜晚場景的詩詞《生查子·元夕》,里邊的經(jīng)典詩句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”就是描寫“上元節(jié)”男女幽會,談情說愛的情景。“上元節(jié)”也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的“元宵節(jié)”,它才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(jié)起源,而七夕僅僅只是民間逐漸流傳下來的節(jié)日,并非七夕起源。